赊小鸡_心情随笔


“萧山——大种鸡——要哇”,小河浜北面的弄堂里传来阵阵的吆喝声。

上世纪70年代初,我父亲在大队任畜牧场长时,认识了一位浙江萧山城东地区金姓的孵坊业主。自从结交成友后,他每年阳春时节乘火车到新浜,挑着两箩筐小鸡,晃荡转悠,走村串宅,从村这头吆喝到村那头。只要箩筐一落地,最闹猛、最起劲莫过于蹦蹦跳跳的小孩,有调皮的学着吆喝声,有赖在筐边用小手去摸毛绒绒小鸡的。婶婶、阿婆们围拢过来,有的提着四角篮、有的端着簸箕,有的则索性用围兜来盛放小鸡。大家问好小鸡的价钿和赊法后,便往筐里挑小鸡,非常热闹。此时箩筐里的小鸡呈鹅黄色,绒团团,张着红红的小嘴,不断地发出“叽叽”的啾叫声,实在惹人爱怜。

挑小鸡也十分讲究,先观察小鸡的叫声和状态,响亮、昂起头有精神、且时不时爬在鸡群上面的,定是优良品种;或者将小鸡捧出后放在地上任它跑、任它叫,呆的、不活泼的,送回筐中,顺手再挑几只出来,直到满意为止。挑出品质好的小鸡,然后辨雌雄。好在我父亲的朋友做生意很讲诚信,几乎都是雌的,很少有雄鸡。因为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,每家养几只鸡无非就是为了下几个蛋,改善一下生活。

待挑选好后,大家都主动让赊小鸡的人一一过数,记账。然后回家把小鸡圈起来或放在栲栳里,以防止猫和黄鼠狼叼走,并分别垫上柴草和塑料薄膜。此后定时喂些饭米或麸皮,再拌些切碎的青菜叶和水,等小鸡长出翅膀,能听懂呼唤声时才能散放,让它们自行结伴出去寻觅蚯蚓和小青虫。各家各户饲养的小鸡从羽毛丰满潮头鸡,到一把鸡最后成熟下蛋也真不容易。其间难免被黄鼠狼偷走或病死、踩死,起初捉的十几只鸡到下蛋时仅存六七只不在少数。

秋收后赊小鸡的人就来到村上,掏出那本皱巴巴的黑面洋抄簿,挨家挨户上门收钱,有的没养几天就死了,收钱时按规矩可以适当优惠照顾,扣除死去的鸡款。最让人感动的是大半年下来全村几乎没有一户赖账的。尽管那时生活条件艰苦,但是民风淳朴,如果哪户赖账,背底里会被人戳脊梁骨,连小孩在村里都抬不起头。

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,赊小鸡的行当也早已成了历史。但回想起那充满诚心善心和质朴的民风,我心里还是非常的感叹和留恋。 

上一篇:群里个性签名 群签名超拽霸气十足

下一篇:歇后语为什么少用了 歇后语大全短一点